关于cyx 2

发布于 26 天前  74 次阅读


其实博客并不适合进行短篇的创作,不过眼下也没有比这个地方更合适的了。即时记录下自己的情绪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终究是心里过不去的坎,在经历了两天的痛苦之后,我又主动地发了一段小作文给她。如果这是一场博弈,我大概是又输了。开场白就像是午夜的寂静,我以为应该是她先说话,不幸的是,左轮又一次对准了我。

如果所有的道歉和对不起都没有用的话,我还能说什么呢?就像陈奕迅的《Shall we talk》,没有沟通的想法,什么也没有用。她冷静得就像一尊佛像,我一边压抑着想要快哭出来的情绪,一边理性地飞快思考我该说什么才能让她原谅。

其实很多事情的发生,不都是很无厘头的吗?还能说什么呢,这个理由,恐怕自己听了都觉得无语吧。我与她之间,仿佛就像隔了很远很远,远到看不清她的脸,远到我已经不认识她了。鲁迅笔下的,可悲的厚障壁。在我这边看到的,她就像是一个仇人一样,每句话仿佛都要处心积虑地防着我,好像我是什么怪物一样。

在我这边,用大模型的话来说,就像是在输出层加了个小尺寸的模型,用来进行安全审查,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negative的状态,就连说一句话都要变得小心翼翼。


意识到自己不是第一顺位了,也没有必要所有消息都第一时间回复了。吃完饭,我回复她,感觉到了冷漠。

可能是心里的分享欲还在作祟,我本来应该,如果不主动,死也不要去找她。寥寥几句,便收到了“没兴趣”。我便把原先的两句话撤回了。攻击力这时候就上来了“无敌了/神经病/别用受害者的姿态面对我”。总有一天你会付出代价的。希望有那么一天,在面对那个你在乎的人的时候,看到这样的回复,感受同样的痛苦吧。

有时候总会在想,我们在一段关系里面对的创伤,会不会转移到下一个人的身上。可是那本来就不是原先的我们,而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,被伤害留下的,林家谦的《下一度前任》的歌词就描述了这种感觉。现在的我,一方面非常憎恨,那些情绪不稳定的,动不动就要删除拉黑的人,另一方面又在想,其实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,这么筛选,是不是又会伤害下一个无辜的人呢?

就像当初的她,《到底发生过什么事》。我也承受了很多无妄之灾,我没有任何理由和义务去接收来自前任和原生家庭的创伤吧,只是因为我在乎你,喜欢你。

讨厌和喜欢的,总是存在于两个方向。不知道现在的我面对这方面,会不会潜移默化影响未来的,选择人的标准。真是一个好问题。

于2025年9月28日 中午


凛冬散尽 星河长明